乳化炸药 emulsion explosive是借助乳化剂的作用,使氧化剂盐类水溶液的微滴,均匀分散在含有分散气泡或空心玻璃微珠等多孔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形成一种油包水型的乳胶状炸药,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型工业炸药。
乳化炸药是泛指一类用乳化技术制备的使氧化剂盐类水溶液的微滴,均匀分散在含有分散气泡或空心玻璃微珠等多孔物质的油相连续介质中,形成一种油包水型 (W/O)的乳胶状含水工业炸药。乳化炸药是含水炸药的一种。乳化炸药是20世纪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新产品。1969年美国的Blabm首先比较全面地 阐述了乳化炸药技术,最早的乳化炸药是非雷管敏感的,使用时必须借助中继起爆药来引爆。后来,随着对乳化炸药研究的深入,后期研究出来的乳化炸药同样具有 雷管感度,而且具有很好的抗水性,其爆炸性能好,机械感度低以及安全性好等优点,同时成本低于水胶炸药。目前,乳化炸药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
乳化炸药的组分:1、形成分散相得氧化剂盐水溶液组分。该水溶液是以硝酸铵为主,辅以其它与乳胶配伍相容的氧化剂,如硝酸钠、硝酸钙、硝酸甲胺和硝酸脲 等。2、形成连续介质相的油相燃料组分。一般来说,粘度合适的石油产品均可适用作为乳化炸药的油相燃料组分。油相材料的选择原则是既要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型乳胶体系,又要使乳胶体系在一定的温度下不能流动,变得稠厚。机油、凡士林、石蜡、复合蜡、微晶蜡及高级烃类、高级醇类和高级饱和脂肪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都可作为乳化炸药的油相燃料组分。3、悬浮于分散介质中敏化气体组分。该组分是以第三相加入的,既可以是添加某些化学物质(如亚硝酸钠、H发泡剂)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微小气泡(化学敏化);又可以是加入封闭性夹带气体的固体微粒(如空心玻璃微球、膨胀珍珠岩微粒和树脂空心微球等),此法为物理敏化方法。4、 乳化剂。乳化炸药中所用的乳化剂为油包水型乳化剂,经验表明,其HLB值(亲水亲油平衡值)为3~7。乳化剂可以是一种或多种乳化剂的混合物。目前用的较多的乳化剂是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丁二酰亚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等。乳化炸药通常都是由硝酸铵等无机氧化剂盐水溶液和油相燃料组分构成的,一般不含单质炸药。按照炸药起爆时的灼热核(热点)理论,在该类炸药中均匀分布着的无数微小气泡就成为炸药起爆时的灼热点。亦即在外界起爆冲量的机械能作用下被绝热压缩,机械能转化为热能,微小气泡不断加热升温,在10–3~10-5 s的极短时间形成一系列温度高达400~600℃的灼热点,从而激发炸药爆轰。为了使炸药中产生灼热点,获得必要的爆轰敏感度和足够的爆炸能量,在混合工序加入载有气泡的材料如珍珠岩、空心玻璃微珠等,既可做密度调节剂,又能起到敏化作用。
下图是我们使用AET402自动爆炸温度测试仪获得的温度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