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作者:庞思平、黄河、吉维肖
通讯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论文DOI:10.1002/anie.202514164(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2025年9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庞思平、黄河、吉维肖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Emerging Nitroso/Hydroxylamine Redox Chemistry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Cathodes in Aqueous Proton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Zhao Jiapeng、Xue Yuxin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吉维肖、黄河、庞思平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水系质子电池(APBs):因安全性高、成本低、质子半径小(~1 Å)、传导高效(Grotthuss 机制)等优势,适合大规模储能。
有机电极材料(OEMs):结构可调、可持续,主要通过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 反应存储能量。常见红氧对:醌、亚胺、偶氮。
问题:
小分子溶解度高 → 容量衰减快;
电位多 <0.5 V vs. SHE → 电压低、能量密度不足;
需要新的红氧对突破瓶颈。
首次引入生物模拟的 N═O / NHOH 红氧化学。
设计合成 1-(hydroxyamino)anthracene-9,10-dione (NHOH-A),通过:
强氢键网络(抑制溶解);
电荷分布均匀化(降低副反应);
扩展 π 共轭(增强结构稳定)。
实现 质子参与的两电子可逆反应(−N═O ⇌ −NH─OH),理论比容量高达 1276 mAh g⁻¹。
电压平台:1.15 V;
容量:224 mAh g⁻¹;
能量密度:257.6 Wh kg⁻¹;
超长寿命:>13,000 周期保持 84%;
快速动力学:100 C 下仍有 164 mAh g⁻¹。
通过原位 pH 测试与对比电解液实验,证明主要依赖质子耦合而非 Zn²⁺ 储能;
Zn²⁺ 虽不参与反应,但与 C=O 协调 → 稳定还原态、加速动力学。
配对 Alloxazine (ALLO) 作为负极 → 构建“摇椅式”全有机质子电池;
循环寿命:13,000 次后仍保留 77% 容量;
能量密度:125 Wh kg⁻¹(同类最高水平之一)。
FTIR/XPS/NMR/HPLC/HRMS 等表征,证实 NHOH-A ⇌ NO-A 的可逆转化;
二取代衍生物 1,5-2NHOH-A 容量提升至 340 mAh g⁻¹,稳定性优于 1,8-异构体;
1,8-衍生物易发生 NHOH → N═N 偶氮化降解,揭示了结构-稳定性关系。
DFT 显示:
NHOH-A 的 LUMO 较低(−3.51 eV),还原电位更高;
HOMO–LUMO gap 更窄 → 电子导电性好;
质子配位的 ΔG 更负 → 质子化动力学更优;
电荷分布与氢键作用 → 降低副反应,抑制溶解。
传统化学法 (Chem):NO₂-A + N₂H₄/Rh → NHOH-A(缺点:贵金属、毒性);
电化学原位法 (Echem):电池内直接电还原 NO₂-A → NHOH-A(成本低至 $0.3 g⁻¹,vs. 化学法 $7.4 g⁻¹)。
首创性:首次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中应用 N═O/NHOH 红氧化学。
性能突破:实现高电压(1.15 V)、高容量(224–340 mAh g⁻¹)、超长寿命(13,000 次)、高倍率性能。
机制清晰:明确了质子耦合机理,揭示 Zn²⁺ 协同作用,阐明分子设计对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可持续路线:电化学原位合成提供绿色低成本方法。
前景广阔:为开发 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全有机可持续电池 提供新方向。
©2023 - IDEA SCIENCE Group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华为云技术京ICP备08012207号 |本站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