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庞思平、黄河、吉维肖最新Angew!

2025-09-27 10:45

第一作者:Zhao Jiapeng、Xue Yuxin

通讯作者:庞思平、黄河、吉维肖

通讯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论文DOI:10.1002/anie.202514164(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链接)

图片


2025年9月23日,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庞思平、黄河、吉维肖团队在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期刊发表题为Emerging Nitroso/Hydroxylamine Redox Chemistry for High-Performance Organic Cathodes in Aqueous Proton Batteries的研究论文,团队成员Zhao Jiapeng、Xue Yuxin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吉维肖、黄河、庞思平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1. 研究背景

  • 水系质子电池(APBs):因安全性高、成本低、质子半径小(~1 Å)、传导高效(Grotthuss 机制)等优势,适合大规模储能。

  • 有机电极材料(OEMs):结构可调、可持续,主要通过 质子耦合电子转移(PCET) 反应存储能量。常见红氧对:醌、亚胺、偶氮。

  • 问题

    • 小分子溶解度高 → 容量衰减快;

    • 电位多 <0.5 V vs. SHE → 电压低、能量密度不足;

    • 需要新的红氧对突破瓶颈。


2. 创新点

  • 首次引入生物模拟的 N═O / NHOH 红氧化学

  • 设计合成 1-(hydroxyamino)anthracene-9,10-dione (NHOH-A),通过:

    • 强氢键网络(抑制溶解);

    • 电荷分布均匀化(降低副反应);

    • 扩展 π 共轭(增强结构稳定)。

  • 实现 质子参与的两电子可逆反应(−N═O ⇌ −NH─OH),理论比容量高达 1276 mAh g⁻¹

图片

1. a) 生物体内R–NOR–NHOH之间的生物氧化还原反应(左图)。N═O/NHOH氧化还原机制与质子电池中传统氧化还原对的比较,以及基于氧化还原活性基团及其连接的R 基团(简化为碳原子)总质量计算得出的理论比容量(右图)。b) 2 mM NO-B1 M ZnSO₄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扫描速率为10 mV s⁻¹c) NO-B1 M ZnSO₄中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插图为NO-BPHA1 M ZnSO₄溶液中的数码照片。


图片

2. a) 由传统PHA结构出发对NHOH-A进行的策略性设计。b) NHOH-A中氢键的示意图(左图),氢键结构的俯视图(中图),以及RDG相对sign(λ₂)ρ (a.u.)的散点图(右图)。c) PHANHOH-A的静电势分布计算图,红色区域代表亲核中心,蓝色区域代表亲电中心。d) π-LOL等值面图(上图)以及PHANHOH-A芳环平面上方0.5 Å处的彩色填充图(下图)。


3. 关键实验结果

(1) NHOH-A | Zn 电池

  • 电压平台:1.15 V

  • 容量:224 mAh g⁻¹

  • 能量密度:257.6 Wh kg⁻¹

  • 超长寿命:>13,000 周期保持 84%;

  • 快速动力学:100 C 下仍有 164 mAh g⁻¹。

(2) 电解质机制

  • 通过原位 pH 测试与对比电解液实验,证明主要依赖质子耦合而非 Zn²⁺ 储能;

  • Zn²⁺ 虽不参与反应,但与 C=O 协调 → 稳定还原态、加速动力学。

(3) 全有机质子电池

  • 配对 Alloxazine (ALLO) 作为负极 → 构建“摇椅式”全有机质子电池;

  • 循环寿命:13,000 次后仍保留 77% 容量;

  • 能量密度:125 Wh kg⁻¹(同类最高水平之一)。

(4) 分子机制验证

  • FTIR/XPS/NMR/HPLC/HRMS 等表征,证实 NHOH-A ⇌ NO-A 的可逆转化;

  • 二取代衍生物 1,5-2NHOH-A 容量提升至 340 mAh g⁻¹,稳定性优于 1,8-异构体;

  • 1,8-衍生物易发生 NHOH → N═N 偶氮化降解,揭示了结构-稳定性关系。

图片

3. a) NHOH-A的化学合成与电化学合成路线。b) NHOH-A为正极、锌为负极的质子-金属电池示意图。c) 化学合成与电化学合成NHOH-A的最初三个循环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d) 一个充放电循环期间NHOH-A电极的原位pH测量。e) NHOH-A在不同电解质中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在0.5 M H₂SO₄中测量、以Ag/AgCl为参比的曲线已转换至Zn²⁺/Zn电位标度)。f) 在相同阳离子浓度、含不同阳离子的电解质中NHOH-A的循环伏安曲线。g) NHOH-A||Zn电池的倍率性能。h) NHOH-A||Zn电池在10 C倍率下的长期循环性能。i) NHOH-A与已报道的代表性有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比较。


图片

4. a) 全有机质子电池结构示意图。b) 各种负极材料的LUMO能级及其计算得到的静电势ESP分布。c) 不同电极材料在1 mV s⁻¹扫描速率下连续十圈的循环伏安曲线。d) 各种有机电极在0.5 C倍率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插图为三电极Swagelok电池的数码照片。e) NHOH-A电极在不同倍率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f) NHOH-A||ALLONHOH-A||AQ电池在1 C倍率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及相应的dQ/dV曲线。g) NHOH-A||ALLONHOH-A||AQ电池在10 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h) NHOH-A||ALLONHOH-A||AQ电池的倍率性能。i) 已报道的全有机质子电池与本研究NHOH-A||ALLO电池的性能比较。



图片

5. a) NHOH-A电极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b) 非原位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c) N 1s的非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d) J. Young管及在完全充电(1.48 V)和完全放电(0.84 V)状态下的核磁共振溶液数码照片,以及相应的非原位¹H核磁共振谱。e) 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高效液相色谱图。f) 不同充放电状态下的高分辨质谱图。


4. 理论计算支持

  • DFT 显示:

    • NHOH-A 的 LUMO 较低(−3.51 eV),还原电位更高;

    • HOMO–LUMO gap 更窄 → 电子导电性好;

    • 质子配位的 ΔG 更负 → 质子化动力学更优;

    • 电荷分布与氢键作用 → 降低副反应,抑制溶解。

图片

6. a) 高容量材料1,8-1,5–2NHOH-A的结构设计。b) 0.1 mV s⁻¹扫描速率下的循环伏安曲线比较。c) 1 C倍率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比较。d) 10 C倍率下的循环性能比较。e) 1,5–2NHOH-A在不同循环圈数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f) 1,8–2NHOH-A在不同循环圈数下的恒电流充放电曲线。g) 提出的1,8–2NHOH-A电极在循环过程中的降解路径。h) 循环前后1,8–2NHOH-A电极的拉曼光谱。i) 1,5-1,8–2NHOH-A的氢键相互作用(上图)及计算得到的静电势分布(下图)。



5. 合成路线

  • 传统化学法 (Chem):NO₂-A + N₂H₄/Rh → NHOH-A(缺点:贵金属、毒性);

  • 电化学原位法 (Echem):电池内直接电还原 NO₂-A → NHOH-A(成本低至 $0.3 g⁻¹,vs. 化学法 $7.4 g⁻¹)。


6. 主要贡献

  1. 首创性:首次在电化学能量存储中应用 N═O/NHOH 红氧化学

  2. 性能突破:实现高电压(1.15 V)、高容量(224–340 mAh g⁻¹)、超长寿命(13,000 次)、高倍率性能。

  3. 机制清晰:明确了质子耦合机理,揭示 Zn²⁺ 协同作用,阐明分子设计对稳定性的关键作用。

  4. 可持续路线:电化学原位合成提供绿色低成本方法。

  5. 前景广阔:为开发 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全有机可持续电池 提供新方向。


    选自微信公众号 CAT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