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驱动的高效分子设计、性质预测与合成优化方式及如何在实验室研发阶段的高效应用——文献解读与读后感

2025-08-19 15:59

文末,笔者就AI驱动的高效分子设计、性质预测与合成优化方式及在实验室研发阶段的应用进行总结,读者朋友大可发散思维,举一反三,从获取到融会贯通,从学术到技术转型,从认知到创新突破,共创化学工程新发展!

图片

一、多尺度分子模拟(MS)综述

1.详细介绍了四种关键MS方法(量子化学QC、分子动力学MD、粗粒化分子动力学CGMD、耗散粒子动力学DPD)的原理、适用尺度和在IL(离子液体)研究中的应用。

2.展示了MS在揭示ILs微观机制(相互作用、离子簇、界面行为、纳米受限效应)和预测性质(热力学、传输、反应路径)方面的强大能力,应用于分离(CO₂, SO₂, 生物质溶解)、反应(CO₂环加成催化)、电化学、新材料合成等领域。

3.指出了MS的挑战:计算效率与精度的平衡,特别是针对ILs强相互作用和慢动力学特性的长时高精度模拟。

图片


二、人工智能(AI)IL设计中应用综述

1.介绍了常用AI模型(VAEs, GANs, Transformer, RNNs)及其在分子生成设计中的原理和流程。

2.全面回顾了AI在预测ILs各类关键性质方面的成功应用:

①物理化学性质: 密度、粘度、电导率、熔点、介电常数。

②功能性质: 气体溶解度(CO₂, H₂S, 烃类)。

③反应性能: 反应速率常数、反应收率(如CO₂环加成)。

④环境毒性: 对细胞、细菌、水生生物的毒性。

3.探讨了高通量筛选和生成设计策略(从头设计、逆向设计)及其面临的挑战(可合成性、分子表示、数据稀缺)。

图片


三、MSAI的融合策略

1.强调融合的必要性:解决IL设计的高维复杂性,弥补单一数据来源不足。

2.MSAI提供数据: MS生成的数据(物理性质、电子结构、反应路径数据)极大丰富了AI训练数据库,用于训练更强大的预测模型(如CO₂溶解度筛选、反应收率预测、毒性预测)。

3.AIMS提供新工具:

AI力场:开发逼近量子化学精度、保持经典力场效率的力场(如DPFF, NNP, sGDML),实现更精确高效的全原子MD模拟。

AI辅助粗粒化:利用机器学习优化CG力场参数或直接从全原子数据学习CG模型,显著提高CG模拟的精度和效率(如再现自由能面)。

4.提出了一个迭代的生成-预测-反馈优化框架,用于设计高性能ILs(如CO₂分离)。

图片


四、基于绿色度(GD)的案例研究

1.提出并定义了绿色度(GD) 作为量化评估ILs全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的综合指标(涵盖9类环境影响和LCA)。

2.提出了一个前瞻性框架:整合MS(生成数据)、AI(建模预测)与可持续性评价标准(GD),构建涵盖ILs物理性质、绿色合成信息和环境影响的综合数据库,最终建立AI驱动的GD预测模型,为绿色IL设计提供指导。

3.强调了对AI预测出的候选ILs进行合成可行性评估的重要性(逆合成、原料、小试、可持续性指标、绿色化学原则)。

图片


五、挑战与展望

1.发展长时高精度MS 融合MLGPU、算法优化突破ILs慢动力学模拟瓶颈。

2.构建高质量数据库: 克服实验数据稀缺和标准化难题,发展高通量模拟(特别是AI力场)生成可靠数据,建立结构-性质-功能关系图谱。

3.深度整合MSAI 将微观机制理解(MS)与大数据处理和智能设计(AI)结合,考虑物性、绿色合成和功能需求,发展下一代计算机辅助IL设计方法。

4.强调计算机辅助设计(MS+AI)是实现绿色溶剂ILs高通量理性设计和推动其在高效、可持续化工过程中创新应用的关键。


此文章对我们在实验室研发阶段的启发


图片


学会现有模型,完善现有模型,开发新颖模型

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性需要辩证统一,要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我们的主观能动性。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发挥客观工具高效作用的关键,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共促化工技术新发展,共创新突破。

节选自微信公众号 连续流工艺技术